11月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優化調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發布會上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介紹,二十條優化措施涉及的優化調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相關評估數據做出的。常繼樂對大家特別關注的幾條措施,做了詳細解釋。 一是密切接觸者的管控措施由“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
二是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評估顯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規模大,但感染風險極低,陽性檢出率僅為3.1/10萬。通過及時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觸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轉陽的風險,因為極低的陽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員被管控,兩害相權取其輕,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是取消中風險區判定。 評估顯示,中風險區陽性檢出率低,僅為3/10萬。但中風險區劃定后,導致大量人員被管控,出行和流動受到限制,同時消耗了大量基層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風險區判定。 四是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 評估顯示,高風險區外溢人員陽性檢出率為4.9/10萬,均在風險區域劃定后7天內檢出。高風險區陽性人員外溢主要與風險區劃定不及時、范圍不準確、協查不及時有關。發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時間精準劃定高風險區并對社會公布。 五是對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由“7天集中隔離或7天居家隔離”調整為“5天居家健康監測”。 評估顯示,解除閉環管理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感染風險極低,陽性檢出率為1.6/10萬。通過閉環和居家健康監測期間規范開展核酸檢測,可以及時發現感染者。 常繼樂表示,二十條優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學、更精準、更規范、更快速地開展疫情防控,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管住、該落實的落實到位、該取消的堅決取消,充分利用資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